安居才能樂業,老舊小區改造和城市更新是一項情系千家萬戶的民心工程,改造的是舊房,溫暖的卻是民心。2022年8月,中國十九冶承建了綦江區雙龍片區、代家崗片區城市更新及老舊小區改造項目,以實際行動擔當使命,積極推進民生工程建設,助力人民群眾實現“安居夢”,為地方經濟建設貢獻央企力量。
該項目于2024年7月全面完工,并已將便民服務中心、休閑廣場、地下停車庫等便民惠民設施交付街道社區并全面開放投用。曾經的老小區經過精心改造后,衰老“舊貌”變換靚麗“新顏”。社區廣場內,聊天納涼的老年人、活力四射的青少年、嬉笑奔跑的孩童……一張張笑臉見證著群眾可感、可知、可及的幸福感。
更新升級 舊房換新家
“哎呀,現在小區變化硬是大得很喲!以前到處臟亂差,夏天蚊子多得遭不住,有時候還有股惡臭味。現在這些問題都解決了,還新修了社區食堂和社區廣場。”說起現在的小區,家住綦江文龍街道雙龍片區王阿姨豎起大拇指點贊。
走進雙龍街道雙龍、代家崗社區,干凈整潔的柏油路面、整齊劃一的停車位、燈火闌珊的社區廣場、蒼翠欲滴的綠化帶以及舒適便捷的社區家園讓人眼前一亮,絲毫看不出這是一個走過40多年光陰的老舊片區。作為綦江市城市更新的樣本之一,不少住戶親眼見證了改造后居住環境的提升,臉上時時洋溢著幸福的笑容。
文龍街道雙龍社區和代家崗社區是綦江城區腹地,這里的房屋大多修建于上世紀80年代,基礎設施相對滯后,老化的樓層、簡陋的設施不僅影響著居民的生活,同時也影響整個城市的美觀。中國十九冶承建的綦江區雙龍片區、代家崗片區城市更新及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占地面積分別為5538平方米、4170平方米,總建筑面積分別為9456平方米、5160平方米。
推動老舊小區改造,絕不是一方的“獨角戲”。老舊小區改造改什么?怎么改?作為需求方、受益者的老百姓,最有發言權。項目部負責人與當地政府實地走訪了改造區,和居民面對面溝通收集他們的意見,并向他們發放問卷,從生活便利、健康舒適、生態宜居三方面進行滿意度調查,了解民眾的切身需求。針對施工現場道路崎嶇狹窄、地理環境復雜等問題,項目部還積極與燃氣、廣電等部門對接,并在前期工作中與設計單位一起優化施工方案,全力推進項目建設。
“既然是小區改造,我們就得在聽取居民意見反饋后施工,在協調中推進城市更新及老舊小區改造,這樣民眾才有幸福感和獲得感。”談到改造過程中的心得體會,總工程師周發林說道,“我們根據居民反饋和實地調研結果,新建了公共綠地、社區衛生服務站、托兒所、綜合超市等場所,提升了社區衛生站及公共活動場地的品質。”
從墻皮脫落、環境零亂、場地設施缺失老化,到外立面翻新、綠化改善、服務優化升級,一個個老舊片區“美”起來,一棟棟舊房子“新”起來,居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,極大地提升了雙龍和代家崗片區的城市品質和居民幸福指數。
協調推進 跑出“加速度”
2022年8月以來,天氣持續晴熱,高溫超長“待機”,讓重慶久經“烤驗”。正是在這樣極端炎熱的天氣條件下,雙龍、代家崗社區城市更新與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首個樁基成功開鉆,標志著項目主體工程建設正式啟動。
項目位于老舊小區的核心地帶,施工環境復雜且充滿挑戰。施工區域狹小,給大型機械的操作和材料的堆放帶來不便,而周圍密集的車流、人流、物流,導致施工安全風險持續增加,安全生產壓力進一步加大。同時,作業時間也受到了嚴格地限制,既要避開居民休息的高峰時段,又要爭分奪秒地搶抓有限的工作時段,加大了施工難度。“老舊小區改造與傳統建筑工地不一樣,項目施工現場與居民生活區域交織在一起,噪聲大、出行不便、灰塵大等問題容易引起居民不滿,也讓我們十分困擾。”項目經理鄧興成介紹說。
為了加快施工進度,提升工程質量,保障建設工期,項目部與各參建單位緊密協作,多次召開協調推進會,聚焦重點難點,緊盯施工中的“瓶頸”與“卡口”,把問題擺在桌面上,共同商討解決之道。同時,項目部還注重協調各部門的職責,確保各部門能夠各司其職、協同作戰。通過面對面、點對點的溝通方式,各相關職能部門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,共同解決了一個又一個施工難題。此外,各相關職能部門也嚴格按照“定人、定崗、定時、定路段、定責任”的要求,扎實高效地推進項目進度,提升了整體的工作質量和效率。
行而不輟,秋實累累。2022年8月,樁基礎開始施工;10月,社區家園主體結構開始施工;11月,社區家園三層主體結構封頂完成;2023年1月,二期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施工完成;3月,景觀土建開始施工;6月,主體結構驗收完成;10月,主體工程全部完成;2024年1月,竣工驗收完成……工程建設不斷刷新“加速度”。
如今,舊貌換新顏,城市路網日益完善、基礎設施不斷升級、生活環境持續優化、老舊小區如蝶蛻變。改造后的雙龍和代家崗片區猶如一幅精心繪制的畫卷,為市民提供了停車、健身、休閑、餐飲等多元的生活場所,極大地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。
澆筑匠心 品質樹豐碑
老舊小區改造和城市更新,既要保留城市的記憶,延續城市的歷史,保護人類的精神家園,也要改善城區居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,使老城區充滿生機和活力,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。
該項目位于綦江市文龍街道,這條街道承載著綦江人的滿滿回憶,氤氳著深厚城市文化底蘊,如何保護好歷史文化遺存,讓傳統和現代融合發展,對項目部來說,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。
推倒舊街舊居、新建社區家園,是大多數人對舊改的第一印象。項目建設過程中,項目部摒棄傳統的思維模式,堅決處理好“表”與“里”的關系,“表”就是環境,“里”就是功能,在改善社區環境的同時,注重提升和重塑城市功能。為此,項目部積極探索綦江底蘊文化資源,留住并傳承好具有綦江文化特色的“基因”,對老舊外墻進行“微改造”,打造“一街一文化、一巷一特色”。古樸老城街巷“變身”版畫藝術街;大石路片區打造生態、趣味的社區廣場;社區墻面繪入綦江農民版畫……讓冰冷的墻面增添了生活的“溫度”,讓老舊街區成為“網紅打卡地”、街坊鄰居也趕上“新潮流”,延續了屬于綦江人的歷史與鄉愁記憶。
看到小區從曾經的“臟亂擠”到如今的“凈敞美”蝶變,老張激動地說:多虧十九冶項目施工速度快,這才讓我們早早搬進了新小區,提早過上幸福生活。“真是感謝黨和政府,為咱老百姓著想,給咱建了這么好的社區中心。”老張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。
“中冶人,用心鑄造世界”。項目成員始終秉承匠心精神,精細雕琢每一處細節,全力以赴追求卓越品質,不斷提升中國十九冶的品牌形象和影響力,讓更多民眾看到央企的實力和擔當。
一張張幸福洋溢的笑臉,一聲聲發自內心的肯定,正是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成果豐碩的真實寫照。從“住有所居”到“住且宜居”,十九冶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。城在山中,綠在城中,打通街區壁壘,打造特色山地空間,曾經陳舊與破落的老舊小區已成為群眾心中永遠的過去式,老舊小區 “更”出了幸福,“改”出了滿意。